close
無獨有偶,這幾天杭州一名中學老師蔣瀟瀟發的網文迅速成為網絡熱文。這場傢長和“熊孩子”們的“戰鬥”,又或者說是傢長和遊戲之間的“博弈”,已成為全民話題。
為瞭遊戲,生活過得不正常
“讓他洗個澡,說不想洗,讓他出門理個發,簡直是求爺爺告奶奶。”林女士至今覺得不可思議,兒子小陳一直非常註意自己外表,還會用定型水,每天出門前打理發型。
如今,為瞭玩遊戲,洗澡理發在小陳眼中簡直是“浪費時間”。
更讓林女士擔心的是,自從迷上遊戲後,小陳從來不帶同學到傢裡玩,也不願意出去玩。“這樣下去,連正常的社交都沒有瞭。”
小陳迷的是一款手遊,一局一般幾分鐘或者十多分鐘。但小陳坐在沙發上一玩就是三四個小時,遇到放假,更是一整天都可以待在房間裡玩,即使到瞭吃飯時間也不放下手中的遊戲,似乎對時間的流逝沒有瞭感覺。
林女士說,她一般中午11點做好飯,但一直到下午三四點兒子才會問,“飯在哪兒”。“我有時生氣把飯倒掉,他也不在乎,繼續玩,餓瞭就吃點辣條、方便面之類的。”
除瞭一日三餐得催著吃,就連睡覺都得看著。每天晚上,林女士隻有盯著兒子睡著瞭,才敢去睡覺,“不然他可以一直玩到第二天早上。”
為瞭遊戲,偷刷母親銀行卡
上個月,小陳為瞭遊戲升級,偷偷將林女士的銀行卡綁定到自己的遊戲賬號,充值瞭好幾百塊錢。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,怕不怕被媽媽發現,他說當時沒想過,隻想著趕快升級。
有一次,生氣的林女士動手搶小陳的手機,小陳居然一拳打在瞭母親林女士的身上申請商標流程。“感覺已經越來越管不住他,我從來沒想過孩子會變成這樣,特別討厭遊戲。”林女士認為,如果沒有遊戲,孩子不會變成現在這樣。
中毒學生不止一個
這款手機遊戲為去年新出,雖然遊戲裡標明“本網絡遊戲適合年滿16歲以上的用戶使用”,但實際上仍有眾多16歲以下孩子陷入遊戲。後來,陸續推出“成長守護平臺”、實名註冊和防沉迷系統等措施,可收效甚微。
據瀏覽數據顯示,學生玩傢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“勢力”,主力人群為11-20歲,占瞭53%,目前遊戲註冊用戶是2億,每天在線人數是5千萬。
記者做瞭一個小調查,在衢州一所公辦小學六年級某班,一個班51人,隻有5個人沒有玩過這個遊戲,大部分人每天晚飯後玩1-2個小時。即使是該校三年級,40人的班級也有15個人左右在玩。
聽聽各方聲音
我最近看一個學生的作文,字裡行間都是對這個遊戲的喜愛、投入。平時有趣的課外活動、學習討論他都沒興趣,獨獨對這遊戲表現出興趣,是一個危險的信號。
衢州白雲學校江狄龍老師
前段時間,我遇到一個小學生,放假連續在傢玩遊戲,造成眼睛充滿血絲、惡心嘔吐。
市人民醫院營養科毛春英
遊戲是以滿足人性需求為出發點來吸引大眾的,沒有這款手遊,還會有其他遊戲。很多傢長自己都控制不住,動輒拿出手機玩遊戲,無形中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。
傢長王女士
正文已結台中商標註冊代辦台灣商標註冊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